11.4 插入排序¶
插入排序(insertion sort)是一種簡單的排序演算法,它的工作原理與手動整理一副牌的過程非常相似。
具體來說,我們在未排序區間選擇一個基準元素,將該元素與其左側已排序區間的元素逐一比較大小,並將該元素插入到正確的位置。
圖 11-6 展示了陣列插入元素的操作流程。設基準元素為 base
,我們需要將從目標索引到 base
之間的所有元素向右移動一位,然後將 base
賦值給目標索引。
圖 11-6 單次插入操作
11.4.1 演算法流程¶
插入排序的整體流程如圖 11-7 所示。
- 初始狀態下,陣列的第 1 個元素已完成排序。
- 選取陣列的第 2 個元素作為
base
,將其插入到正確位置後,陣列的前 2 個元素已排序。 - 選取第 3 個元素作為
base
,將其插入到正確位置後,陣列的前 3 個元素已排序。 - 以此類推,在最後一輪中,選取最後一個元素作為
base
,將其插入到正確位置後,所有元素均已排序。
圖 11-7 插入排序流程
示例程式碼如下:
insertion_sort.cpp
/* 插入排序 */
void insertionSort(vector<int> &nums)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(int i = 1; i < nums.size(); i++) {
int base = nums[i], j = i - 1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0 && nums[j] > base) {
nums[j + 1] = nums[j];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--;
}
nums[j + 1] = base;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java
/* 插入排序 */
void insertionSort(int[] nums)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(int i = 1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int base = nums[i], j = i - 1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0 && nums[j] > base) {
nums[j + 1] = nums[j];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--;
}
nums[j + 1] = base;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cs
/* 插入排序 */
void InsertionSort(int[] nums)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(int i = 1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int bas = nums[i], j = i - 1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0 && nums[j] > bas) {
nums[j + 1] = nums[j];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--;
}
nums[j + 1] = bas;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swift
/* 插入排序 */
func insertionSort(nums: inout [Int])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i in nums.indices.dropFirst() {
let base = nums[i]
var j = i - 1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j >= 0, nums[j] > base {
nums[j + 1] = nums[j]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 -= 1
}
nums[j + 1] = base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js
/* 插入排序 */
function insertionSort(nums)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(let i = 1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let base = nums[i],
j = i - 1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0 && nums[j] > base) {
nums[j + 1] = nums[j];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--;
}
nums[j + 1] = base;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ts
/* 插入排序 */
function insertionSort(nums: number[]): void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(let i = 1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const base = nums[i];
let j = i - 1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0 && nums[j] > base) {
nums[j + 1] = nums[j];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--;
}
nums[j + 1] = base;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dart
/* 插入排序 */
void insertionSort(List<int> nums)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(int i = 1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int base = nums[i], j = i - 1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0 && nums[j] > base) {
nums[j + 1] = nums[j];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--;
}
nums[j + 1] = base;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rs
/* 插入排序 */
fn insertion_sort(nums: &mut [i32])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i in 1..nums.len() {
let (base, mut j) = (nums[i], (i - 1) as i32)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j >= 0 && nums[j as usize] > base {
nums[(j + 1) as usize] = nums[j as usize];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 -= 1;
}
nums[(j + 1) as usize] = base;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c
/* 插入排序 */
void insertionSort(int nums[], int size)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for (int i = 1; i < size; i++) {
int base = nums[i], j = i - 1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0 && nums[j] > base) {
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nums[j + 1] = nums[j];
j--;
}
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nums[j + 1] = base;
}
}
insertion_sort.kt
/* 插入排序 */
fun insertionSort(nums: IntArray) {
//外迴圈: 已排序元素為 1, 2, ..., n
for (i in nums.indices) {
val base = nums[i]
var j = i - 1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0 && nums[j] > base) {
nums[j + 1] = nums[j]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j--
}
nums[j + 1] = base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insertion_sort.zig
// 插入排序
fn insertionSort(nums: []i32) void {
// 外迴圈:已排序區間為 [0, i-1]
var i: usize = 1;
while (i < nums.len) : (i += 1) {
var base = nums[i];
var j: usize = i;
// 內迴圈:將 base 插入到已排序區間 [0, i-1] 中的正確位置
while (j >= 1 and nums[j - 1] > base) : (j -= 1) {
nums[j] = nums[j - 1]; // 將 nums[j] 向右移動一位
}
nums[j] = base; // 將 base 賦值到正確位置
}
}
視覺化執行
11.4.2 演算法特性¶
- 時間複雜度為 \(O(n^2)\)、自適應排序:在最差情況下,每次插入操作分別需要迴圈 \(n - 1\)、\(n-2\)、\(\dots\)、\(2\)、\(1\) 次,求和得到 \((n - 1) n / 2\) ,因此時間複雜度為 \(O(n^2)\) 。在遇到有序資料時,插入操作會提前終止。當輸入陣列完全有序時,插入排序達到最佳時間複雜度 \(O(n)\) 。
- 空間複雜度為 \(O(1)\)、原地排序:指標 \(i\) 和 \(j\) 使用常數大小的額外空間。
- 穩定排序:在插入操作過程中,我們會將元素插入到相等元素的右側,不會改變它們的順序。
11.4.3 插入排序的優勢¶
插入排序的時間複雜度為 \(O(n^2)\) ,而我們即將學習的快速排序的時間複雜度為 \(O(n \log n)\) 。儘管插入排序的時間複雜度更高,但在資料量較小的情況下,插入排序通常更快。
這個結論與線性查詢和二分搜尋的適用情況的結論類似。快速排序這類 \(O(n \log n)\) 的演算法屬於基於分治策略的排序演算法,往往包含更多單元計算操作。而在資料量較小時,\(n^2\) 和 \(n \log n\) 的數值比較接近,複雜度不佔主導地位,每輪中的單元操作數量起到決定性作用。
實際上,許多程式語言(例如 Java)的內建排序函式採用了插入排序,大致思路為:對於長陣列,採用基於分治策略的排序演算法,例如快速排序;對於短陣列,直接使用插入排序。
雖然泡沫排序、選擇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時間複雜度都為 \(O(n^2)\) ,但在實際情況中,插入排序的使用頻率顯著高於泡沫排序和選擇排序,主要有以下原因。
- 泡沫排序基於元素交換實現,需要藉助一個臨時變數,共涉及 3 個單元操作;插入排序基於元素賦值實現,僅需 1 個單元操作。因此,泡沫排序的計算開銷通常比插入排序更高。
- 選擇排序在任何情況下的時間複雜度都為 \(O(n^2)\) 。如果給定一組部分有序的資料,插入排序通常比選擇排序效率更高。
- 選擇排序不穩定,無法應用於多級排序。